一帶一路的認知

2017

本文簡略分析過去兩年多自「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概念在2013年9月提出後,在社交媒體Facebook上的數百個和香港有關的新聞及政治粉絲專頁(Fan Page)中的發帖(Post)內容,在每當提及「一帶一路」時,會出現相關的首300個左右的關聯字詞。圖中越大的字詞代表出現次序越前和次數越多。

 

在社交媒體中找尋認知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本年5月中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有關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演講。相關話題成為大眾媒體報導焦點,那麼在香港的社交媒體中的普遍認知又如何呢?在文字雲中,不難發現經濟及金融、戰略及機遇、教育及獎學金等應該是較多香港網民對於「一帶一路」的聯想事情,其實在背後的大數據分析發現這也關乎於施政報告的著墨多少而引起大家的討論。然而,「一帶一路」的可塑性不止於此。

 

全球化策略

記得去年初我接受了一個電台訪問,當時我已經表達了這是一個全球化策略,就是名稱不容易被理解,不容易宣傳至推廣到大眾。從正面角度看,「一帶一路」是要讓大家更容易走出去闖並要到多些地方,但也同時鼓勵其他國家的人來交往,是營造更多融合。

這個世界觀不易被「安份」的香港人理解,就算是一些曾經在外地生活過幾年的回流人士仍然持著二十年前的唯「美」主義看不起人家,這反而顯得沒有世界觀和視野狹窄,當然也有不少留學生勇於開拓更大領域,在畢業後考慮的不是留外或回港而是找機會參與這顛覆全球多國關係的巨輪,到不同國家探索。在這個講求大數據和物聯網(IoT)的時代,仍然以為在海外一個地方生活了幾年就等同認識世界的就如同井底之蛙,人生苦短,能夠在有限青春認識和了解全球多個地方的文化、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各方面的制度、再加上真心互相尊重的人才是「真全球人」。希望在半年後這文字雲會顯示多些地方名和具體操作字詞。